当前位置:首页>党员教育
《风展党旗如画》“闪光足迹”系列:会算账的“黑脸”书记
发布日期:2021-06-18 11:05 信息来源:灯塔-济宁党建(组织部)
信息来源:灯塔-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张佃壮在果园指导果树种植  (李新宇  摄)

他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黝黑的皮肤,宽大的肩膀,说话嗓门洪亮,带着一股子豪迈气息。他爱折腾、不畏难、敢碰硬,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黑脸”书记。他就是曲阜市息陬镇北元疃村党支部书记张佃壮。

下决心 让村庄变个样

张佃壮上任后,曲阜市召开三级干部大会,市委副书记抓住张佃壮的手说:“你就是全市第一刑事大案抢劫出租车杀人案那村里的书记?”当时羞得他无地自容。治乱,成为张佃壮上任之后的首要任务。

村里的乱象一直是他的心头之痛。打掉匪气,建立文明,这是人之为人、村之为村的根本。为此,他访民情、询民意,制订《村规民约》,让村民用自己订的规矩约束自己,村民的自律意识显著提高;开辟就业渠道,让年青人有事可做,减少不法行为滋生的时间及空间,引导村民多做好事当好人。

1999年的秋天,一阵鞭炮声过后,北元疃新村建设开工了,基建工地热火朝天。村民吴清玉找到张佃壮,气呼呼地说:“我家的宅基不好,前边建的房子影响我家房子的采光,我不在那里盖房子。”张佃壮感到惊奇:“宅基都是一样的,建筑格局都是一样的,你的宅基没有什么不好?”“你认为好,你去建,我反正不在那里建。”吴清玉很执拗。“好,我们换,我去建。”张佃壮想都没想,当场与村民交换了宅基地。他的举动令全村人感动,也保证了新村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

现在的北元疃村,硬化路网3万平米,栽植名木花卉2万平米,安装路灯100多盏,疏通排水沟1.3万余米。村里户户通、处处亮、家家户户住新房。北元疃人心里明白,这都是张书记的心血。

爱折腾 让村庄大变样

张佃壮心里盘算着,要想让农民富起来,就不能各种各的地,各干各的活儿。一麦一棒,一年两季,一年到头白忙活。党叫咱领着农民干,咱就得动脑子,下力气。

当时,北元疃村集体所有的财产就只有3台变压器,另外还背负了2万元的债务。张佃壮上任后一刻也没闲着,满脑子想的,就是怎样才能让乡亲们多挣钱。

张佃壮尝试着带领村民种土豆、种棉花。1996年,土豆滞销,张佃壮自己带着村民走出家乡,赴德州、临沂等地推销土豆。那段时间,张佃壮一天只睡几个小时,心全在土豆销售上。在他的努力下,北元疃的土豆远销北京、上海等地。

外出的经验多了,张佃壮越来越意识到,村庄要发展,光靠盲目种地行不通,要因地制宜,寻找适合自己的致富路。北元疃村紧邻大沂河,存有大面积的荒滩,对于如何利用好这片荒滩?他在心里打起了算盘。

对比周边村庄,张佃壮决定大力发展种植业,随后他带领村民大干苦干,把村东千亩荒滩治理成良田,发展速生林600余亩,优质果树380余亩。

村里成立了财元果蔬合作社,将苹果种植户全部吸纳为合作社成员,为大伙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建造各类养殖大棚40个,发展大型养猪场3家。创造条件鼓励返乡大学生创业,为他们规划建设现代化绿色家禽养殖片区,规模化养鸡场已发展到7家。种植金银花200亩。全村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为把北元疃村的土地文章做得更活,张佃壮想到了招商引资借梯上楼。在市政府的帮扶下,北元疃成功引进山东百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借此发展仓储、物流、烘干、包装等配套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建设科技示范区、生态观光区,发展休闲农业。

细盘算 让村庄变得不一样

深秋时节,走进美丽如画的北元疃村,一道亮丽的风景映入眼帘:家家户户都在晒被子。

“在我们村,这不叫晒被子,叫‘亮’被子。亮出来的都是老人的被子,就是比比谁家老人铺的盖的好,比比谁家的孩子更孝顺。这个做法,我们坚持了十几年,央视三台都给报道了。”张佃壮高兴地说。

以孝为核心,就抓住了家庭建设的牛鼻子。最好的房子给老人住,最好的铺盖给老人用,最好的饭菜给老人吃,最好的儿媳妇每个月都登光荣榜。村里每年拿出3万元经费,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尊老爱老蔚然成风,北元疃早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孝贤村。

张佃壮既注重形式,更重视内容。村里建起高标准文明实践站和孔子学堂,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的代表轮番上台做报告。党支部、村委会的干部人人当教员,定期讲政治、讲形势、讲法律、讲民俗。请来市里的专家学者,讲儒学、讲孔子、讲家风、讲孝道。各种教育活动常抓不懈,有声有色。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北元疃村变了,北元疃人变了。宽敞的大街小巷,欢乐的文化广场,各式的私家汽车,精致的农家小房......村里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文/裴利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