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冯琨从一名普通的内勤民警做起。24年如一日,似一朵铿锵玫瑰,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书写着一名女警的精彩人生。
忠诚担当 诠释为民情怀
作为社区民警,“让百姓有安全感,让人民群众满意”是冯琨从未改变的初心和追求。在冯琨管辖的辖区内,有一位老人因未生育子女,想将安徽老家继子的户口迁至辖区。冯琨详细了解了老人的情况后,主动向分局汇报此事,并在最短时间内,按照有关规定办好其继子的户口准迁证。
老人感受到冯干警的细心与耐心之后,告知冯干警还有另外一件事想要麻烦她。原来由于老人的安徽口音浓重,30年前户口迁移时,把证件上的姓名给写错了。冯琨就开始在陈年的档案中寻找一张张、一页页有关老人的信息,通过仔仔细细地查找,最后终于找出了当时的户口迁移证及其它原始资料,顺利为其纠正了姓名。老人拿着新打印的户口本激动地说:“冯干警,我这把年纪,临老了还得到正名,谢谢您”。后来,每逢老人和继子回老家探亲,冯琨总会收到来自安徽的祝福和他们亲手从山上采摘的核桃,他们用这种朴实的方式,表达对冯琨最崇高的敬意和真心的祝愿。
冯琨看望辖区孤寡老人(孟翔鲲 摄)
敢打敢拼 练就抓捕罪犯硬功夫
如果说服务群众体现了冯琨的“软功夫”,刑警出身的她也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巡逻盘查、侦查破案、智擒歹徒……同事们都把她看作一个“女汉子”。
2017年5月,冯琨和战友们去抓捕一名躲藏在某小区的在逃人员,楼道和房间均有防盗门,外人无法进入。在紧密的观察后,发现在逃人员的一个朋友常到藏匿处送饭,冯琨主动提议由她化妆进入楼道,待在逃人员的朋友进门之时,伺机进入屋内。任务非常艰巨,稍微有纰漏可能前功尽弃。抓捕行动开始,正在紧张守候之时,在逃人员的朋友来了。听见有人开门,隐蔽在上层楼梯的冯琨随即往楼下走去。令人意料不到的是,门上的锁有些生锈,开了好一会门都没打开。而她明显感觉到,送饭的人已经起了疑心,在不时打量着她。尽管紧张到呼吸都快要静止,冯干警的专业素养让她迅速想出了对策。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边放缓脚步边若无其事地划动手机屏幕,装作要打电话的样子。此时门终于开了,冯琨像离弦的箭一样,“嗖”的一下撞开房门。守在楼上的战友紧跟着冲了下来,将屋内猝不及防的在逃人员摁倒在地。当他们回头时,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在距离在逃人员一米远的板凳上,赫然放着一把自制六四手枪,子弹已经上了膛。如若不是冯干警行动果断,后果不堪设想。
公而忘私 她是“名不副实”的优秀家长
由于工作太忙,冯琨觉得亏欠家人太多,尤其是对儿子。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她就将其托付给老人照看,甚至有时连孩子生病时也不能在身边照顾。一转眼孩子长大了,她却几乎没翻看过他的作业本。每到周末儿子央求妈妈带自己去玩的时候,她却常常因为加班而没法满足儿子小小的心愿。
有一次,家住医学院宿舍的韩女士着急地打电话给冯琨,说自己出门不小心把3岁的孩子锁在家里。接完电话,冯琨立刻赶到韩女士的住所,找到开锁公司把门打开。可韩女士不知道,此时冯琨的孩子却被独自锁在了家中。
就是这样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却被儿子的学校评为优秀家长。“当时儿子告诉我时,我愣了一下。我很少去开家长会,孩子的活动也没参加过几次,怎么会是优秀家长呢?”冯琨询问儿子是不是弄错了,可儿子的回答让他湿了眼眶,“因为你帮助了很多人,你是最优秀的妈妈。”孩子的理解让冯琨感动,也让她感觉愧疚。
冯琨的父亲,常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为了不影响女儿工作,硬撑着自己到处看病。等她知道的时候,老人已经疼的连路都不能走了。看到病床上因疾病折磨而显得憔悴的父亲,一向刚强的冯琨流下了愧疚的泪水。
冯琨(左二)与社区居民交流(孟翔鲲 摄)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从警24年来,冯琨忠实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带头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扎根基层、坚持默默奉献。她先后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之星”,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第四届“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和谐警星”、全省十佳巾帼建功标兵、齐鲁公安标兵人才;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嘉奖10余次。2021年3月6日,冯琨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文/杨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