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党员教育
《风展党旗如画》“红色记忆”系列:一位援朝老兵的激情岁月
——记金乡县离休干部孙希周
发布日期:2021-08-02 10:18 信息来源:灯塔-济宁党建(组织部)
信息来源:灯塔-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孙希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  (李从伟、康岩 摄)

8岁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抓汉奸;18岁参军入伍,经历解放全国的战火与硝烟;21岁奔赴抗美援朝最前线,保家卫国万丈豪情,血性男儿一腔肝胆,这就是93岁老党员孙希周难忘的戎马岁月。

8岁加入儿童团 参军当上通信员

1929年,孙希周出生在山东省安丘市石埠子镇北郎庄。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他的家乡沦陷于侵略者的铁蹄下。“当时鬼子在山上建了个据点,离俺村不到三里地,经常各处‘扫荡’、抢东西。”孙希周回忆,“我8岁就参加儿童团,和村里小孩一起站岗、放哨。一共抓了三个汉奸,都枪毙了。”说起当年的“战功”,孙希周不禁笑出了声。

1947年7月,村里动员年轻人参军,孙希周立马报了名,被分到了县独立团,担任通信员。1948年底,淮海战役打响,孙希周所在的县独立团编入九兵团参加淮海战役。在枪林弹雨中传递情报,孙希周丝毫不惧,一次次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怕死就不能打仗,多送一趟情报,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孙希周坚定地说。

 

孙希周参军时期的照片  (李博 摄)

1949年初,孙希周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他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为了保护上海这座工业城市,上级命令减少重武器的使用,巷战进行的很激烈,很多战友都牺牲了说到这时,老人的手有些颤抖。

两次入朝作战 血洒阵地前沿

在孙希周老人的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小木箱,这是他的“藏宝箱”,里面放着老人保存下来的老物件,有印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的布口袋,“当时是部队慰问前线战士时发的,里面装着糖块和饼干。”老人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深情地回忆着,“还有部队发放的钢笔,后来专门找人刻上了名字。”

小木箱中一张泛黄的功劳证十分惹人注意,上面写着:“立功地点:天福山;立功时间:1951年4月;功劳等级:二等;立功事迹:战斗勇敢英勇顽强。”功劳证上缺失一角,“有一次炮弹在身边爆炸,把我的背包烧着了,我赶紧扑灭,后来一看烧掉一个角。”孙希周说。

孙希周在抗美援朝时期荣获的功劳证  (李博 摄)

1950年11月,孙希周所在的九兵团奉命一路北上。“我们坐上闷罐火车,也不知道上哪去,最后到了吉林通化,领导说部队从现在起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就过了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孙希周所在的部队是志愿军第26军77师,在前线战事吃紧后,他们顶着美军飞机的轰炸,拼尽全力急行军增援。“当时美军的飞机一过来都是黑压压一片,像燕子一样,追着我们炸,一路上牺牲了不少战友……”说话间,老人眼角已然泪湿。

 

孙希周讲述受伤经过  (李博 摄)

在天福山战斗中,孙希周被炮弹炸伤了腿,而此时美军已经发起冲锋。“宁死也不能当俘虏啊!我一咬牙就从山上滚下去,到了半山腰被一棵树挡住了。”孙希周心有余悸地说,“正好碰上卫生队,他们把我抬上担架就往后方跑。腿上的血一直往外淌,后来我就昏过去了。没有这两个担架队员,我可能就牺牲了。”简单包扎后,孙希周被送到国内军区医院继续治疗。在这次战斗中,孙希周荣立二等功。

三个月伤愈后,孙希周又带领一批新兵来到前线,“这些新兵大部分来自四川,都才十七八岁。”在一次带领新兵训练时,美军飞机又过来轰炸,孙希周指挥着大家赶快向防空洞里跑。他们刚跑进去,炮弹就在孙希周身后炸响了,碎片炸进了他的膝盖。这次负伤非常严重,孙希周再次被送回国内治疗,但膝关节正中黄豆粒大小的弹片已无法取出。

荣校学习文化 感恩党的关怀

现在孙希周老人每天除了出去散步遛弯,就是在家里读书看报。“这多亏了在枣庄荣校的学习。”孙希周说,“第二次伤好后,朝鲜的战事基本稳定下来。全国各地都需要大批的干部加入到国家的建设中去,部队就派我到枣庄荣校学习文化知识。”在枣庄荣校,孙希周学会了写字、算数,“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党和国家,如果没有这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除了打仗、编席子、我这辈子就什么都不会干了。”孙希周感慨地说。

1954年6月28日,孙希周和安丘老家的郭明英登记结婚,共生育了6个儿女,一家人非常幸福。1955年9月,孙希周复员,被分配到金乡县粮食局工作,继续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直至1983年5月离休。

2020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抗美援朝纪念日来临之际,时年92岁的孙希周老人执意骑着三轮车,赶到金乡县委组织部,交了一特殊的党费。

孙希周缴纳特殊党费  (李笑亚 摄)

抚今追昔,70多年前的战火早熄,硝烟已尽。70多年来,那些戎马岁月、那些肝胆相照的革命友情,始终萦绕在孙希周老人的心头。孙希周的记忆不仅是一位老兵的烽火记忆,更是共和国艰难前行的历史印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可爱的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繁荣与富强。 (文/李从伟、康岩、李博、吴海龙)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