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党员教育
《风展党旗如画》“红色记忆”系列:从战场到讲台
——记泗水县柘沟镇洛里庄村老党员颜士军
发布日期:2021-08-02 10:35 信息来源:灯塔-济宁党建(组织部)
信息来源:灯塔-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家住泗水县柘沟镇洛里庄村的颜士军,今年已经94岁高龄。虽是耄耋之年,但老人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脸上始终洋溢着慈祥的微笑。1948年10月入党的他,已有73年的党龄。战争年代里的他浴血沙场,出生入死,退伍转业后的他为人师表,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

战火年代的回忆

颜士军,1927年出生在一个进步家庭,父亲和妹妹都是共产党员。在妹妹的影响下,刚刚21岁的他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44年,颜士军在柘沟完小毕业,之后担任九个村的青年团团长。偶然听说曲阜师范学校招生,颜士军成功报考,并编入一班。当时正处在解放战争关键时期,才刚刚就读二年级的颜士军满怀一腔热情,积极参军入伍。在1947年和1948年的这两年间,颜士军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无数次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等六场较大战役最为著名,也最为艰难,尤其孟良崮战役最让颜士军难以忘怀。

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颜士军在笔记本上记录陈毅元帅的诗句(白欣 摄)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意义重大,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军队,也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在山东的重点攻击部署。“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颜士军神采奕奕地背着陈毅元帅在孟良崮战役中留下的诗句。作为孟良崮战役的亲历者,虽然战役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依然让他难以忘却。战役中,国民党“王牌”军整编74师的覆灭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孟良崮战役非常残酷,当时同国民党王牌军张灵甫的部队交战,师长王吉文让我带着泗水的担架团,让担架团去把伤员抬下来,送后方医院。在孟良崮牺牲的战士最多,那时候没电话,只能来回跑,一共五个担架团,我跑十多华里带担架团冲在第一线,师长王吉文让我勇敢一点,我就更加义无反顾冲向前线军回忆道。

惨烈孟良崮战役不仅没有让颜士军退缩,反而激发他以更昂扬的姿态参与到了随后的济南战役中。这是颜士军以军人身份参加的最后一场战役。济南战役中,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失败已成定局。“我们的师长王吉文是一位非常勇敢的战士。哪个连队需要冲击在前线,他就往哪个连队里冲。不幸的是,他在济南牺牲了,这让我非常难过,几夜几夜的睡不着觉。”谈及老战友的牺牲,颜士军难掩心中的悲痛。

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颜士军在镜子前整理佩戴徽章(于皓 摄)

执教岁月的坚守

济南战役后,颜士军退伍转业。

回到家乡的颜士军选择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办学校,这在1948年来说不敢想象。办法总比困难多,颜士军凭着当兵时练就的顽强不息的意志和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在老家柘沟办起了一所小学。

说起当时的办学细节,颜士军历历在目:“泗水县征求我的意见想去哪个学校,说各个学校都荒着呢,我觉得我应该回柘沟老家办学。回去以后,我就找了当地的三位进步人士一起办学。当时,办学条件特别困难,特务在曲阜九山附近活动,环境极不安全。为了保护学生们,我就带着一杆大枪和四个手榴弹,在黑夜里站岗防特务。那时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苦,然而大家即使吃糠咽菜也不会说什么。当时的学生非常渴望读书,只要他们愿意上学,我都会尽我所能教给他们知识。”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充足的教材,颜士军与县新华书店取得了联系,为学生们购置了图书。就这样,学生们的知识世界被打开了。

颜士军一直教小学,在柘沟完小成立之初,招收的学生就有一百几十个,根据年龄和文化程度划分了六个年级。大家学习热情高涨,很多学生年龄都比较大,有几个学生甚至比颜士军的年龄还要大。但是,学生们一直都在努力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在颜士军的影响下,这些学生还加入了共产党员的队伍。就这样,颜士军凭着自己的热忱一心一意地扑在教育事业上。没想到,他这一干就是33年。战时扛枪、战后执教,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看着今天的祖国日益强大,生活越来越好,颜世军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经历过战争岁月,体验过和平年代,我这一辈子,幸福在党的怀抱里!”颜士军的眼里,闪现着无比的自豪。那是一双历经岁月洗礼后坚毅深邃的眼睛,也是一颗初衷不改闪闪发光的红心。

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颜士军与老伴一起下棋(于皓 摄)(文/姬雯)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