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策落实体验,以落实青年人才引才补贴、首次购房补贴等各项人才支持政策为重点,全面推广落实“政策找人”“无形认证”工作机制。通过信息核查和大数据比对,精准筛选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引进人才信息,主动开展补贴兑现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用人单位和引进人才提报相关材料,切实提高补贴兑现效率,让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有效提升了单位和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率,取得良好成效。
转变理念,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改变过去“先申请后审核”的传统模式,结合省内外先进工作理念,重塑“政策找人”“无形认证”工作机制和流程,印发了《关于建立普惠性人才政策“政策找人”“无形认证”工作机制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机制的基本概念,梳理了基本工作流程,提出了信息核查的基本要素,将原来“申请—受理—审核—公示—核拨—拨付”6个流程,精简为“资格确认—集中公示—拨付到账”3个环节,全过程网上办理,无需提交书面证明材料,实现“零见面”“零填表”“零跑腿”。通过建章立制,破除政策落实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问题,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健全问效机制,全面推行主动服务、定制服务、无感服务,整体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打破壁垒,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济宁市打破数据条块分割,充分调用“山东省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核查符合首次在济宁缴纳社保的人员信息,再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核对本科学历条件的人员信息,筛选比对符合政策条件人员,通过内部信息系统对单位性质、工商注册信息以及人员的年龄、婚姻、不动产等要件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最大限度减少提交书面材料或上传电子版证明材料,以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式进行资格认证工作。结合初步筛选确定的人员名单,主动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信息确认,同时对未能比对出的遗漏信息进行摸排补充。通过内部系统对原规定应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无提交”核查认证。精准对接用人单位推送政策,在实现基本面全覆盖的情况下,有效实现查缺补漏,提高政策兑现精准度。
上下联动,织密人才服务网络
建设济宁市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以“一网两中心三平台”为基础框架,着力打造“人才e家”。企事业单位可以在线提报人才需求信息,实时更新,共享人才数据库资源,实现人才需求的精准采集、精准分析、广泛发布、智能匹配、精准推荐;各类人才可以在线获取济宁最新的人才资讯,查询各项人才政策,“不见面”办理绿色通道服务事项。强化宣传推介,开展人才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印制人才政策明白纸,制作“济宁人才政策电子词典”和宣传板,持续开展“两送一问”(送政策、送服务、问需求)走访企业活动,努力扩大知晓、使用范围,帮助更多人才了解政策、使用政策、享受政策。指导县(市、区)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绘制工作流程图。开辟资金发放绿色通道,提前预估所需资金额度并列入人才工作专项经费预算保障,及时将确认的补贴资金发放到企业或个人账户,确保每一笔资金安全及时到位,经得住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