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农村资源分散、闲置,制约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近年来,邹城市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村企联建”,激活沉睡资源,打造乡村产业,昔日“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蝶变”之路。
初秋时节,在邹城市郭里镇凤凰山村现代智慧生态园,村民正忙着栽种特色草莓。
邹城市郭里镇凤凰山村党支部书记于龙:“我们现在种植,大概11月底就可以上市,它的亩产还是可以的,八千到一万斤。”
这处新建的生态园总面积100亩,采用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新技术,建设智慧大棚11个。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土地零散,连流转都困难的低效用地。
邹城市郭里镇凤凰山村党支部书记于龙:“过去村子里的土地比较零散,老百姓也不好种地,村委也不好帮着老百姓流转,这件事一直困惑着我们村两委。”
如何让资源变资产,激活土地使用价值?去年,凤凰山村党支部经过多方考察,与外地一家现代农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村里以土地入股,企业投资1500万元,共同打造现代智慧生态园项目。
邹城市郭里镇凤凰山村党支部书记于龙:“我带领着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地去做工作,讲政策,分析利弊,最后让老百姓从担忧到支持,顺利完成了土地流转大棚建设。”
通过土地流转和整理,昔日100多亩闲置、零散的小块田被整理成标准农田,按照“党支部+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农民当股东,土地变股权,村民不仅可以按时分红,还可以在产业园打工获取一份工资性收入。
邹城市郭里镇凤凰山村村民刘祥苓:“在这里下了班能照顾家里,在这个大棚里干活太方便了。”
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蔬菜40万斤、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带动60余人就业,每人每年可增收3万元,村集体每年增收12万元。
邹城市郭里镇凤凰山村党支部书记于龙:“实现了企业有发展,集体有收益的长效(发展)态势,企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使我们三方共赢。”
邹城市郭里镇党委书记李平:“我们成立了凤凰山片区党委,构建现代产业发展布局,形成了以点带面,一线串珠,全域推进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同样是“资源”变“资产”,邹城市城前镇越峰村则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近年来,越峰村借助生态资源优势,招引一家文旅企业入股,对闲置的景观河道进行改造,打造了一条长6.8公里、落差168米的漂流项目,由双方共同经营管理,按收益分红。
邹城市城前镇越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相瑞兵:“利用漂流4个月的时间,仅这一项就为村级集体增收近20万元,带动6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村民通过卖土特产、旅游用品等每月增加收入近6000元。”
近年来,邹城市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全域统筹,积极探索建立“跨村联建”“村企共建”“农业托管”等共富机制,不断增强村级“造血”功能,走出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有效路径。今年前8个月,邹城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亿元,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26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实现高质量稳步发展。
邹城市委组织部组织三科负责人任振:“一些农村资源价值不高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变成市场认可的优势资产。我们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整合资源、工商企业对接市场的优势,联建共建、同向发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