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针对离退休干部党员特点,以精准化、差异化、实效化为导向,分类施策,为银发党员教育管理注入新活力。
学践融合,培育银发“领航头雁”。聚焦支部班子成员和典型人物示范作用,构建“理论武装+实践淬炼”双培育机制。依托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将党的最新精神纳入必修内容,去年以来,举办专题学习班、培训班5期,轮训468人次,筑牢理论根基。同时,聚焦助力基层治理,定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银发赋能乡村振兴》等精品课程,组建银龄先锋志愿服务团,下设10个工作队,吸纳150余名有专业特长的老干部党员入驻,激活实践动能。
社区赋能,搭建家门口的“红色课堂”。构建社区老干部党员教育网络,打造“15分钟红色服务圈”。在26个城市社区成立临时党支部,推行“社区党委+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将老干部党员纳入“家门口”管理体系。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广场等场所打造嵌入式学习阵地,配备“24小时电子图书馆”等便捷设施,开展沉浸式教学200余场,受众达5000余人次,实现学习活动“下楼即达”。
管学协同,破解流动党员“学习密码”。摸排流动党员情况,建立信息库,配备党建联络员,实时了解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确保精准追踪管理。线上依托“汶上党建”公众号、党建云课堂、网上专题报告会等平台,推送学习资料,实现“指尖学习”。线下实施“归巢补课”计划,利用春节、中秋返乡节点,组织主题党日、座谈会等活动23场,为300余名流动党员充电赋能。
定制服务,温暖关怀传递“幸福密码”。针对高龄体弱、行动不便的居家老干部党员,开展“汶’暖守护”行动,建立“送学上门+精准服务”双保障机制。组建28支红色送学队,建立“三对一”帮扶机制,定制个性化学习套餐。在送学上门、走访慰问时同步交流党的政策理论,累计上门服务400余次,实现居家党员教育全覆盖。建立“需求响应链”,收集并协助解决就餐、水电维修、送药就医等老同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