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太白湖新区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科学整合基层资源力量,持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基层治理平台,创新推出“五彩志愿”“五色管理”五彩服务”的网格工作机制,构建了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向网格集聚、问题在网格解决的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着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组建“五彩志愿”服务队
创新多元参与机制
党建引领,凝聚全域志愿力量。推行“网格+”联动服务模式,挖掘社区骨干、热心居民、社会组织成员等服务管理人才,打造以“三级网格”党组织为核心、网格员为骨干、各专业服务力量为基础的“红橙蓝绿紫”网格志愿者队伍,每个网格建立志愿者人员储备信息库,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凝聚起强大基层治理合力。现已组建志愿者队伍109支。
便民引导,打造多元服务内容。各网格志愿服务队伍分别提供红色教育、橙色关怀、蓝色调解、绿色志愿、紫色便民等服务,建设“五彩服务”平台阵地,打造“五彩志愿·情暖太白”网格志愿服务品牌。“向阳花开”志愿队、“红领佳苑”宣讲团开展送政策、送法律等活动,引导形成正面价值观;“爱满夕阳”“学雷锋”困难帮扶志愿服务队致力于扶弱助残,尊老爱幼,对网格内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困难帮扶。现已开展各类活动380余次。
机制引入,融合网格工作规范。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帆驿站等,建立网格志愿服务阵地,为群众提供文体活动室、图书室、幸福食堂等活动场所,形成各种“微服务”迷你品牌,筑牢品牌体系基础。建立包含志愿队伍在内的共同协商议事机制,引导志愿者积极参与网格内复杂、疑难事项的讨论与解决。
改善“五色管理”工作法
强化精准治理机制
分级分类精准推进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整合基层资源,细化网格服务,探索形成红色特别关注、橙色重点关注、黄色及时关注、蓝色专项关注、绿色日常关注的“五色管理”工作法,夯实网格化工作基础,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360度无死角的基层治理网络。
分析研判精准服务社区居民。对网格内居民住户通过分析研判实行“红、橙、黄、蓝、绿”五色分级分类。将重大疾病人员、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等重点关爱人群,吸毒史人员、信访诉求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管理人员标注为红色特别关注,每天关注;低保户、困难户、身体健康的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家有残疾等重大疾病的家庭等人员标注为橙色重点关注,每周关注;孕妇、退役军人、65岁以上老人等重点关怀人员标注为黄色及时关注,每月关注;一般出租户标注为蓝色专项关注,每季度关注;一般常住户标注为绿色日常关注,每季度关注。通过“五色管理”法,有效提升了网格员对网格内居民的精准化服务。
首接负责精准提升治理效能。网格员通过新区推行的“五色管理”工作法,将每家每户都标注上色,并通过不同的颜色规划走访工作。若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通过“太好办”APP上报事件流转发送到相关部门,网格员遵循“首接负责制”,从事件上报开始,一直到事件流转结束,都由网格员全程参与并全程核实。通过“五色管理”工作法密切关注居民所需所盼和所愿所想,及时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与困难,真正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画好“五彩服务”样板画
健全主动响应机制
红色教育强党性,担当使命聚民心。积极打造“党建+网格+社会组织+志愿者”红色志愿服务品牌,组织社区开展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办公学习公益培训课堂、雷锋精神巡回宣讲、乡土文化家风宣讲等典型项目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深切关怀系民生,真“橙”帮扶沁民心。聚焦“一老一小一弱”群体,打造“党社联动成长相伴”公益课堂和寒暑假“雏鹰课堂”儿童教辅公益项目,整合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食堂,为老人提供助医、助餐、居家照护、康复等关怀服务,开办幼儿托育中心、“四点半”课堂,提供放学放假托管、辅导、素质拓展等服务。
蓝色调解促和谐,援法议事舒民心。社区联合网格员和物业管家成立志愿服务队,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以“睦邻惠客厅”“睦邻议事厅”等协商平台为阵地处理社区纠纷、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最大限度维护社区和谐。
绿色志愿携手行,文明之风抚民心。社区成立“先锋”“巾帼”“红心公益”“退役军人”等志愿服务队伍,依托社区妇女儿童之家、职工之家、青年之家等平台广泛开展志愿活动,努力做到服务群众全方位、宽领域。
紫色便民零距离,热情服务暖民心。细化“网格”为“单元”,建立“社区(村居)党委(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党建+网格”模式。再细分微网格,建立“楼长制”,搭建“社区党委书记(社区网格长)—小区党支部书记(小区网格长)—网格党小组长、网格员—楼长—微网格员(楼栋长)”工作组织架构,更好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