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不断深化“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通过打造新项目,不断丰富新场景、新业态,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东仲都村新打造的传统手工粉皮工坊,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红薯粉皮,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品尝。
游客张女士:“我们确实之前没有吃过味道这么正宗的(粉皮),又有弹性又有嚼劲,味道确实很不错。”
让濒临失传的老手艺焕发新生机,这份备受游客青睐的“明星”产品,是去年东仲都村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合伙人”项目。近年来,借助不断升温的乡村游,东仲都村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张,但面临发展动力不足、资源闲置等困境。村支书李根带领党支部,从盘活闲置资源着手,进一步整合全村闲置宅院和土地,采用“村民合伙、专业运营”模式,打造文旅新业态,吸引了新一批怀揣梦想的“合伙人”加入。
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等闲谷合伙人刘雪梅:“我们创业过程中,也是给予我们很大力度上的扶持。政策好,所以我们才有信心,一路走来坚持到现在。”
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村民赵洪友:“现在景区发展起来了,我的宅子也利用起来了,我也能在里面干点活,一天能挣六七十块钱。”
为进一步延伸文旅产业链,补齐文旅基础设施短板,2024年,东仲都村成立村集体控股的泗水仲都强村产业发展公司,利用闲置房屋开设旅游餐厅,在为研学游团队提供就餐的同时,带动村民就业。
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仲意餐厅工作人员吴西娟:“自从咱村里开了仲意餐厅,也不用出门打工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了,一个月两千多块钱。”
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党支部书记李根:“我们仅成立一个月,在去年5月份就接待了3500名学生,营业额达到了7万余元。2024年全年共接待12000名学生。”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借助落户村里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东仲都村聚合人才智力资源,不断推动开发新的乡村旅游产品。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泗水支队学术组成员孙袁佳宁:“目前正在进行泗水火烧的产品设计,以及对于砭石的文创开发。下一步的目标进行一些助农直播,也是希望打造我们泗水的IP,打出我们的招牌。”
目前,东仲都村累计吸引返乡创业人员80余人,落地合作项目67个。
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党支部书记李根:“计划继续深挖当地资源,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不断的对接社会资源,3到5年的时间,把所有的闲置资源再利用再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