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基层党建>城市基层党建
兖州区:聚焦“三化三治” 共建“幸福家园”
发布日期:2025-08-29 16:13 信息来源:济宁改革
信息来源:灯塔-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围绕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聚焦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不断推进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

聚焦网格化管理

坚持优网善治

立足破解网格治理“网不融、格不灵”难题,兖州区深入推进优网善治行动,围绕做强社区、做优网格、做精小区,持续深化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围绕抓党建、强治理、优服务,在人员配备、制度机制、阵地建设上做文章,切实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社区治理服务质效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好的社区“雁阵”队伍,兖州区深入实施“雁阵齐飞”行动,选优配强社区“带头人”,动态储备244名后备力量,着力打造“讲政治、敢担当、会服务、善治理”的社区干部队伍。为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建立健全组织联建、工作联动、资源联享、活动联办、问题联解等机制,推动党建共建一体推进、融合发展。坚持“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围绕“建管用”全面优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通过完善建设指导标准、挖潜公共服务效能,改扩建社区“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50处,设立多功能小区“兖新苑”服务点139个,调整优化便民服务“红帆驿站”158个,持续推进养老托育等嵌入式服务、亲情化服务,聚力打造党群服务的“综合体”。

优化网格体系,激活基层治理动能。统筹推进网格管理服务,按照人口状况、楼院布局等设置349个网格,优化“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红色楼栋(单元)长”城市社区网格六级体系,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一网统筹。健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坚持“一格全科、听诊共治”,推动4600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包保社区,69个单位结合实际梳理资源清单、呼应社区需求签订共驻共建项目清单,实现人员下沉、资源下沉、力量下沉,以基层党建“小网格”撬动社会“大治理”。

深化小区治理,打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鲜明导向,实施小区党组织“夯基赋能”工程,推动具备条件的小区党支部应建尽建、组建小区党支部157个,实现力量往小区走、资源向小区投、服务在小区办。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联系服务群众“前沿阵地”作用,健全完善党群议事制度,每季度召开小区联席会议,邀请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小区居民代表等参加,共商小区治理问题。加强“红色楼栋长”队伍建设,从楼栋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物业管理人员等选聘4897名“红色楼栋长”,创新“0537”为民服务模式,实施“零距离服务”、明确“五大员”职责、坚持“三个一”标准、健全“七项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幸福来敲门”楼栋遍访活动,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进楼入户。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发挥小区党支部联系服务群众“前沿阵地”作用,主动到居民群众中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


聚焦精细化服务

坚持多元共治

聚焦破解社区资源不足、居民需求多元等治理难题,兖州区不断深化“幸福合伙人”模式,统筹整合物业公司、社区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多元共治力量,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生态。

实施“幸福合伙人”暖心行动,推动人人成为治理主体。探索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通过整合资源、服务、活动和平台,有效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健全党建引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党员、群众和行业志愿服务队伍,推动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构建“11235”志愿服务模式,在每个社区网格配备1名专业社工、1名网格员、2名党员志愿者和3名新就业从业人员,推动专业社工、新就业群体、物业公司、慈善机构、社会组织5个方面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治理,采取定向捐赠、社会募集等方式成立社区发展基金。创新医疗、医保、医药资源“三医”联动,探索建设社区医养助老“十五分钟服务圈”,解决老年群体“就医难、照护难、康养难”的问题,推动医疗资源从“往上聚”向“往下沉”转变。常态化开展“陌邻变睦邻”活动,引导小区居民走出家门、融入小区,去年以来组织“睦邻市集”、社区运动会等睦邻党建活动1890余次、惠及16.1万余人。

实施“红色物业”提质行动,推动物业成为党的群众工作队。持续擦亮“端信兖州·红色物业”品牌,发挥物业服务行业党组织作用,制定《关于深化提升“端信兖州 红色物业”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红色物业党组织覆盖攻坚、创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等8项重点任务,完善“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共治机制,推动39个社区、152名“两委”成员与物业企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行“红管家”“红帮办”服务,开展“第二服务中心—有事请找我”及“早送晚迎”活动,将物业服务前台移至小区主要出入口,常态化开展“社区书记+物业经理接待日”活动1065次,主动收集化解业主诉求,让物业服务成为党联系群众的“红色纽带”。

实施“治理有新”服务行动,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探索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路径,创新“1+3+N”服务机制,发挥新就业群体“特聘网格员”“政策宣讲员”“民情速递员”三种作用,引导参与环境整治、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N”项工作。通过参选居民自治组织、担任楼栋长、选聘兼职网格员、组建志愿服务队等形式,把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和从业人员纳入基层治理体系,成立“乐善骑手”“窗帘之约”等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5支,135名骑手志愿者申请了救护员(初级)证书。深化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实行专业社工帮带、服务新就业群体志愿者,打造“新守护·窗帘之约”“小哥招呼站”等服务品牌,不断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转变,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开展“社区邻里节 共享邻里情”睦邻活动。


聚焦信息化支撑

坚持赋能智治

围绕落实为基层减负、创新社会治理,兖州区强化“数字+”科技信息赋能,通过搭建智慧平台、完善诉求闭环机制、推进智能设施建设,推动基层治理向智能化转型,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

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激活服务治理“新动能”。依托全市“济智治”智慧管理平台,兖州区统筹整合社区资源,积极探索智慧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以信息和网络等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围绕“基层减负、方便群众、优化服务、守牢底线”,制定完善《智慧社区应用场景指南》,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在9个社区试点推进党建引领智慧社区建设并推动有序实现全覆盖。积极拓展智慧应用场景建设,开发设置记忆提醒、信息发布、网上议事、志愿服务等近20项模块,把人、物、事有效组织起来,兖州区“老年人一键叫车”等两个应用场景入选全市首批智慧社区应用场景示范案例。立足“建好不是目的,用好才是目的”理念,各个模块设置充分考虑务实管用,信息发布模块搭建智慧广播、智能微信群、短信群发立体模式,实现社区发布信息覆盖率、接受率、反馈率接近100%,既让社区居民享受到了便利,也使社区工作者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持续完善“数字门牌 码上服务”,推动群众办事“零跑腿”。依托“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完善“数字门牌 码上服务”工作机制,健全与“济智治”智慧管理平台、“兖速办”平台对接,设置“码上帮”“码上办”“码上查”“码上说”4大模块,整合联户干部信息、基层党群服务、社会治理、数字政务等资源,梳理住房公积金、医保、税务等150多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建立诉求收集办理闭环机制,按照“公共需求、为民服务、矛盾调解”等类别分类流转,通过群众“呼叫”、社区“吹哨”、街道“响应”、部门“报到”,打通一口受理、分级办理的全链条处理通道。平台运行以来,日均访问量200余次,累计处理群众留言3800余件,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数字管家”。

统筹布局智慧便民设施,打造社区生活“幸福圈”。深化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综合服务设施智慧化改造等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升级改造。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站、政务服务一体机等自助服务设施,推动就业、医疗、救助等服务“指尖办”“就近办”。持续推进智慧便民设施进社区,布设智能旧物回收箱、智能充电桩、智能售水机等100余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配备垃圾满溢、周界防护、智慧灯杆等智能化设备,完善防高空抛物探头、鹰眼巡更、梯控预警等硬件设施,通过物联网技术运用,让基层治理更智慧、服务群众更便捷。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推进党建引领智慧社区建设,以现代化手段赋能基层治理,让社区干部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