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才工作
人才活水滋润乡村沃土
发布日期:2025-08-07 19:26 信息来源:济宁组工 支部生活
信息来源:灯塔-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人才活水滋润乡村沃土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是激活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济宁市任城区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突破口,让各类人才在广袤的田野上施展才华绘就了一幅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从“空心村”到“凤还巢”

 初夏的唐口街道张寨新村,千余亩杞柳随风摇曳,标准化厂房内机器轰鸣。这个曾因青壮年大量外出而陷人“空心化”的村庄,如今正上演着“凤还巢”的人才回归故事。

“我们村先后走出博士后4人、博士7人、硕士研究生38人,但过去这些‘金凤凰’与家乡联系较少。”村党支部书记张存先指着墙上的人才分布图介绍。2023年,村“两委”创新建立了“在外人才档案库”,通过定期举办“诸葛亮座谈会”等举措,架起人才回流的“连心桥”。

       在深圳创业起家的张书生是首批返乡的人才。2016年,他响应村党支部号召,拿出50万元帮助村里调整农业结构,又帮助村里成立了济宁嘉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张寨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的“特殊功臣”。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模式,流转全村1689亩土地发展杞柳种植。

 跑市场、找商家、举办产品发布会,张书生通过多渠道对接销售资源,打通了杞柳产品销售路子。如今合作社年出口额近百万元,带动320户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过去觉得农村没舞台,现在发现家乡处处是机遇。”张书生笑着说。

 人才返乡带来发展质变。张寨新村建立了“人才项目库”和“需求清单”,为返乡人才提供土地流转、项目审批等全周期服务。截至目前,该村累计吸引在外人才投资超500万元,村集体收人从不足5万元跃升至50万元,村党群服务中心里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牌匾见证着这场从“输血”到“造血”的蝶变。

新农人助力新产业

       走进南张街道万花苑花卉产业园,35岁的李心正通过直播向网友展示绿萝养护技巧。这位返乡直播带货的新农人,目前线上销售额十分可观。“过去在城里打零工,月收人不到3000元,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业梦想。”李心说。

建于2003年的万花苑花卉产业园,曾因种植技术落后、销售渠道单一陷人经营困局。2022年,南张街道党工委打出“引育结合”组合拳——

 一方面,在种植上发力:组织120名种植能手赴青州、云南等地取经,学习设施农业技术,培育本土“田秀才”;引进山东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推广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系统,提升花卉品质和效益,产业园的名气快速提高。

 另一方面,在提升商户经营能力上“加码”:联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电商培训班,培育“带货达人”“创业先锋”300余人。商户贾艳丽就是其中的优秀学员,在接受培训后,她做好花卉经营的信心倍增,承包了200亩土地种植小雏菊,开发干花制品、香薰精油等深加工产品,销售情况喜人。30名农民在她的带动下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元。

 如今,万花苑花卉市场已成为鲁西南最大的花卉集散中心,年交易额达8000万元,八成商户年收入超过20万元。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新农人返乡,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在二十里铺街道郗庄村,郑衍辉正在中草药种植基地里带领大伙儿采收菊花,昔日村里的500亩撂荒地,如今早已变为中草药产业“共富田”。“家乡的各项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道路顺畅、风景和美,作为一名党员,我也愿意回村里贡献点力量。”郑衍辉说。通过“统一供种技术指导、保底收购”模式,郑衍辉的种植基地年用工量超1000人次,带动村民增收60余万元。

农业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山东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利用菹草生产的生物水溶肥正源源不断地下线,销往全国各地。“南四湖流域菹草资源丰富但菹草腐烂后影响生态环境。我们引进了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秦松团队,实现优势互补,在治理菹草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企业负责人魏祥圣介绍。

借助“任城区人才金政‘双十条’”等政策支持,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任城区渔业中心等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引进秦松团队、长江大学杨代勤团队等高层次人才团队以及微生物肥料、渔业养殖、苗木繁育等方面专家10余人,借助人才力量,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区渔业中心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集体一等奖,是该届金桥奖唯一获得集体一等奖的县级单位。

为了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城区每年遴选精通业务,服务优良的农技人员100余人进行全方位培训,激励他们扎根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建立农业服务长效机制,区农业农村局从粮食、瓜菜、畜牧、渔业、农机等领域选拔50余名中高级职称人员成立“农心向党”专家服务团,采用“日常+定期”技术指导服务的方式,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展工作,让党旗在农技推广一线高高飘扬。

行走在任城区的田野乡间,处处能感受到人才涌动带来的蓬勃生机。从唐口街道的“博士智库”到南张街道的“电商军团”,从二十里铺的“中草药达人”到万千扎根泥土的奋斗者,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正谱写着新时代的乡村巨变。这启示我们:乡村振兴既要筑巢引凤,更要厚植沃土,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共同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