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论文章
培育作风建设的“惯性”
发布日期:2025-09-01 15:25 信息来源:组织人事报
信息来源:灯塔-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教化一旦形成风俗、化为习惯,便能够成为社会公众遵守并维持的约束力,有着强劲的“惯性”。

    “惯性”不仅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它对我们党抓作风建设同样具有启发意义。纠风之难,在防止反弹。相关数据显示,近三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案件,存在新旧病症交织、总量逐年上升现象,这充分表明,不良作风积习甚深、树倒根在。“改作风决不能一阵风”,正是看到了这种不良风气的顽固性。

作风建设要坚决防止旧弊未除、新弊又生。作风问题如果长久陷于“改好了又弹回去”的怪圈,就容易产生“疲劳综合征”。化风成俗,就是要从制度入手,标本兼治、久久为功,使改进作风由一场“运动”成为一种“惯性”。通过由表及里、以上率下的教化形成自我约束,最终体现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

抓作风必须破立并举、扶正祛邪。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破题之举,培育作风建设“惯性”是长久之要。“破”就是要破除旧有陋俗,一严到底集中教育整顿,不讲面子、不念人情,维持制度刚性,防止破窗效应;“立”就是要树立新的良风美俗,常常抓、环环抓、久久抓,变被动为主动,推动正气立起来。

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要有机融入日常,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把行为和思想统一起来,把工作圈和社交圈管理衔接起来,把“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的监督贯通起来。养成习惯,要从细节处着手。作风建设贵在抓长、长抓,要以长期主义思维破解作风建设难题,杜绝时紧时松现象,时刻牢记泰山“快活三里”不停歇、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一篙不松、驰而不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弘扬清风正气,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以作风建设的“惯性”冲破歪风邪气的“阻力”,方能化良风美俗的“势能”为改革发展的“动能”。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