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赵王堂村村委会办公室墙面上,一块看似普通的白板显得格外醒目。这不是普通的通知栏,而是被村民们亲切称为“民情直通车”的村民诉求“记事板”。赵王堂驻村第一书记陈伟与村“两委”干部,正是通过这块小小的板子,将村民的“急难愁盼”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庄严承诺。
“记事板”:诉求上墙,民意入心
走进赵王堂村委会,这块挂在显眼位置的“记事板”便映入眼帘。板面干净整洁,几支专用笔悬挂一旁。“谁家水管漏了”、“哪条田埂需要修缮”、“老人认证不方便出门”……村民们可以随时来到这里,将自己的困难和需求简洁明了地写在板子上。“设立‘记事板’的初衷,就是要打破信息壁垒,降低反映问题的门槛,让村民的诉求‘看得见’、‘摸得着’。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工作的不足,也指明了为民服务的方向。”陈伟说。
“马上办”:书记牵头,村委联动
“记事板”的生命力在于“办”,核心在于“快”和“实”。陈伟与赵王堂村党支部书记郑金萍共同牵头,建立了“板前响应”机制。第一书记和值班村干部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记事板”,将新诉求详细登记在专门的《民情台账》上。对于简单问题,如信息咨询、邻里小纠纷等,由值班干部或网格员“接单”即办,力争当天解决。对于涉及面广、需要协调资源或上级支持的复杂问题,则由第一书记召集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等召开“民情分析会”,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人、办理时限。每项诉求的办理进度都会在台账上动态更新,并在“记事板”对应条目旁进行简要标注,让村民一目了然。解决后,由村支部书记或包片干部向反映人反馈结果,并在台账上销号,形成“登记-办理-反馈-销号”的闭环。
“见实效”:小事快办,难事攻坚
“记事板”运行以来,已成为解决村民身边事、烦心事的有效平台,成效显著。“下水道通了,心也顺了!”村民在板上写下“门前下水道堵塞,影响生活”。村党支部书记实地勘察后,迅速组织力量清理下水道堆积物,更换破损盖板,当天下午就解决了问题。“舞台修好了,心更敞亮了!”有村民反映,村文化活动广场舞台破损严重,不仅影响村民休闲娱乐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值班干部将情况记录在“记事板”上后,第一书记与村委迅速行动,争取爱心企业捐助,协调沙子、水泥等物料,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广场舞台的修缮,为群众提供安全的休闲娱乐场所。“服务到家了,真贴心!”针对板上多位老人提出的办理业务认证不便的问题,村委多次协调金融、电信等部门进村为村民办理社保卡更换、宽带开通等业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办好事情。
“连心桥”:干群情深,治理增效
一块小小的“记事板”,书写的是民生琐事,折射的是为民情怀。“‘记事板’虽小,却是我们感知村民冷暖的‘温度计’,是检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它提醒着我们俯下身子,真正去听、去看、去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陈伟说。“有了这块板,村民反映问题更方便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压力也更大了,但方向更明确了,干群关系也更融洽了。”郑金萍说。
据统计,“记事板”设立以来,已累计记录并妥善解决村民各类诉求60余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赵王堂村的“记事板”实践,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它不仅是记录问题的载体,更成为第一书记和村委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暖心桥梁。在这里,村民的每一笔书写都被认真对待,每一个诉求都得到及时回应,“有事写板上,干部来解决”已成为赵王堂村基层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建设和美乡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温情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