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功夫”,不仅是一种精细操作的技巧,更是一种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追求。对于基层抓落实而言,“绣花功夫”的精髓就在于“表里如一”,不仅要有外在精细入微的工作方法,更要有内在为民服务的真心实意。
“绣”在细节里,避免“大水漫灌”。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细节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水电管道铺设,到社区环境卫生的日常维护;从农村道路的维修拓宽,到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完善,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群众最关心的大事。对于这些工作,若采取“大水漫灌”式的工作方法,不注重细节,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不仅无法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只有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耐心细致地处理每个细节,深入了解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差异和需求,精准施策,才能让每项工作都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绣”在实效里,谨防面子工程。基层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群众受益,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基层干部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出实效上,而不是做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在一些地方,为了迎接检查或展示形象,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打造一些华而不实的项目、工程,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光鲜亮丽,实际上只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对群众的生活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这样的行为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还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真正的“绣花功夫”,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绣”在蓝图里,杜绝短期效益。基层的发展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和布局,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搞短期行为。有些地方为追求短期政绩,大干快上一些项目,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长远问题,最终导致发展不可持续,损害群众根本利益。基层干部练就“绣花功夫”,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绣花般的精心,从全局和长远出发,抓工作、促落实。在制定发展蓝图时,既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文化底蕴等因素,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确保干出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实干实绩。
基层工作任重道远,只有真正下足“绣花功夫”,做到“表里如一”,将每个细节都“绣”精致,把工作实效“绣”出彩、长远蓝图“绣”清晰,才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书写好新时代基层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