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他山之石
云南红河:“乡土课堂”让党员教育“活”起来
发布日期:2025-09-22 15:50 信息来源:共产党员微信
信息来源:灯塔-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以前觉得党员教育就是‘坐在会议室里听报告、看视频’,现在课堂搬到了梯田边、村寨里,乡亲们讲自身事,听着亲切、学着管用,干劲更足了!”近日,在云南红河县宝华镇的“乡土课堂”上,刚参加完稻鱼鸭共生种养技术培训的党员阿强说。

近年来,红河县紧扣山区农业县和民族地区的实际,结合党员群体分布特点,将党员教育课堂延伸到村寨一线、产业现场,以“乡土课堂”为抓手,推动党员教育更接地气、更聚人心、更富活力,绘就出一幅具有红河特色的党员教育新图景。


图为红河县迤萨镇年轻干部在人参果产业基地向果农学习种植技术。


把课堂设在田边

让理论传授冒热气、接地气


    “大家看这片红米稻,叶尖发卷是因为缺水,我们示范田采用的‘稻鱼鸭共作’模式,既保水又增肥……”在该县宝华镇苏红村的哈尼梯田红米种植示范区,有着20多年党龄的“田秀才”老马一边查看水稻长势,一边向党员们讲解生态种植要领。像这样在田间地头开展的现场教学,已成为红河县党员教育的常态。

针对农村党员多、生产任务重的实际,红河县强化政治能力训练的同时,与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把课堂从室内“搬”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党员致富带头人、兴农人等组成师资团队,用方言、大白话讲解政策技术,用“身边事”解读“大道理”。截至目前,全县已在13个乡镇设立“实践教学点”26个,储备16名县级讲师、93名乡镇讲师,开展“聚焦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梯田保护与党员责任”等主题实践教学30余场,真正实现“学中干、干中学”。

请榜样走进村寨

让初心教育贴人心、聚人气

    “我守着这片青山,就是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点绿色,党员不带头,谁带头?”在甲寅镇的“三话六学”实践活动上,党员侬大哥讲述自己带领咪田村党支部党员群众见缝插绿、种植苗木的故事。

红河县积极发掘身边的党员典型,让长期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优秀党员成为“乡土课堂”的主角。无论是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兴农人,还是坚持一线教学的乡村教师,或是在生活中默默奉献的党员,他们的故事都真实、温暖、感人。通过“榜样讲坛”“党员故事汇”等形式,邀请这些榜样人物走进村寨活动室、文化广场,与党员群众面对面分享经历、交流体会。

用实效体现担当

让党员作用发挥在实处、见于实事

    “进村路被滑坡堵了,党员带头清理!”“阿婆家的棕榈没人剥,我们都去帮忙!”在红河县,“乡土课堂”的所学所悟,正转化为一件件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红河县坚持学做结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乡土课堂”的落脚点。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族团结、防汛减灾等重点任务,组织党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乐育镇党员们通过课堂学习矛盾调解方法后,主动参与化解邻里纠纷;甲寅镇党员们借助“电商实训课”学会直播带货后,帮助群众销售竹编产品、梯田红米农特产品……如今,“学在一线、干在实处”已成为红河县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一件件民生小事实事汇聚成了党群连心、振兴乡村的“红河力量”。

梯田层叠映初心,村寨课堂炼党性。红河县用活“乡土课堂”这一载体,不仅增强了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效激发了党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团结奋进的使命担当。这幅绘就在红河山水之间的党员教育新画卷,正愈发鲜活生动、深入人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