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连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就业新增长点、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为技能人才创造了广阔空间。要为技能人才成长铺路架桥,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
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全力打通培养的“最后一公里”。要强化就业导向,提高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匹配度,瞄准经济社会转型、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变革趋势,科学制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着力破解“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依托企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通过企业岗位培训、校企联合培养、关键岗位实践等方式,积极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构建贯穿技能人才学习工作终身、覆盖职业生涯全程的技能培训制度,促进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方能让技能人才有干头、有劲头、有奔头。要推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减少技能人才评价成本,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多学习进修、评优评先、职级提升的机会,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要支持企业健全“新八级工”技能岗位等级设置,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进一步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培育更多高技能领军人才。要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探索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
搭建宽广舞台、营造宽松环境,培育尊重技能、学习技能的浓厚氛围,提高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是让技能人才大展身手、依靠技能出圈出彩的基础和前提。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让“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队伍成长壮大的生态环境。要讲好技能故事、打造技能明星,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深入挖掘技能人才工作事迹、成长经历,让技能人才走出车间、走向社会,带动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要加强技能人才服务窗口、技能大师之家建设,在住房保障、职称评聘等方面为技能人才提供支持保障,为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努力解除技能人才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