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济宁高新区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构建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激活创新链的“四链融合”协同运行模式,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人才链”为总领全力优化“四链融合”发展体系。济宁高新区陆续出台了《关于打造蓼河国际英才高地的十条人才新政》《济宁高新区引才工作站和引才大使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通过优化待遇保障、拓宽引才渠道、深化校企合作等组合措施,构建全链条人才生态。2023年以来,成功引进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1人、齐鲁首席技师5人,新增青年人才近万人,其中博士43人、海外留学人员42人、外国高端人才85人,获批“四链融合”、青年人才微生态2项人才改革试点。
以“教育链”为基础精准输送“四链融合”适配人才。紧扣产业需求优化教育供给,济宁高新区推行“订单式”育才模式,与13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70个,创新开展“百名博士进企业”“直播带岗”等活动。通过建设腾讯-融发产教融合示范园、蓼河国际英才商学院等平台,联合20余所高校打造产业学院,每年引入不低于2000人到基地进行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年轮训人数可达1万人,为济宁工业、能源、文旅、农业等四大产业项目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持。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成效显著,2023年以来培育高技能人才9956人,技师、高级技师1099人,获评省级技术能手29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处。
以“产业链”为载体充分激活“四链融合”经济动能。聚焦工程机械、医养健康等重点产业,济宁高新区绘制重点人才图谱和需求手册,创新“项目+人才+资本”招商模式,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产业推介会提升影响力。依托企业联合会、行业协会、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定期举办产业链需求对接活动,加快打造互相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集群。
以“创新链”为驱动持续引领“四链融合”发展方向。济宁高新区坚持以人才链驱动创新链,打造济宁产业研究院、中科先进院济宁分院、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等30余家高端研发机构,通过“人才+项目+平台+投资”的模式,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130余次,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78项;招引大院大所13家,山东省碳材料研究院、山东省稀土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济宁融合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合作院所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