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动态
鱼台县:党建带团建资源全面共享 激活党、团、队育人“链式反应”
发布日期:2025-09-03 09:50 信息来源:大众新闻
信息来源:灯塔-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在新时代党建带团建引领党、团、队育人一体化建设的征程中,团济宁市鱼台县委始终坚守“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以资源共享为密钥,解锁教育、实践、人才三类资源的“链式反应”密码,促使红色阵地串点成线,实践舞台梯次延伸,成长阶梯清晰可及,“红领巾向党旗看齐、团徽向党徽靠拢”的生动场景蔚然成风,奏响了一曲“传红色基因、育时代新人”的青春之歌。

织密教育资源共享链,让红色阵地“活”起来

鱼台县依托党建带团建机制作用,打破“阵地专属”的壁垒,推动各类教育资源从“单一供给”向“多元辐射”转变,形成“建一处阵地、带一片群体、育一方新人”的链式效应,让红色养分渗透成长全周期。

资源联享聚合力,多人共享“一堂课”。推动各类教育资源打破“群体边界”,实现“一人受益向多人辐射”的链式扩散。县委党校不仅承担团干部和青马工程骨干培训,更面向各基层团组织发布菜单式课程,各基层团组织可依据具体情况“点单上课”,全年共享优质课程资源30余套,培训团员团干部2600余人次。建立“资源共享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收集青年党员、团干部和青马工程骨干三类群体需求,动态调整课程资源供给,全年优化课程设置16项、更新阵地内容18处,让共享资源始终“接地气、有活力”。

活动联办激活力,搭建互动“大舞台”。建立“党带团、团带队”活动联动机制,推动三类群体在交叉参与中深化认同。“清明祭英烈”活动中,青年党员领学革命史料,共青团员诵读红色家书,少先队员敬献手工白花,形成“三代同堂”的沉浸式教育场景;“七一”建党节期间,组织“党员讲初心、团员谈担当、队员话理想”主题论坛,120余名参与者通过故事分享、问答互动,让理想信念在代际传递中扎根。青年党员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成为常态,全县89名青年党员走进12所小学,在党员教育基地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培养计划,60余名少先队员累计讲解红色故事1200余场次,让“小声音”传递“大能量”。

阵地联建强动力,构建辐射“同心圆”。鱼台县将全县党性实践教育与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教育资源贯通,全县各类党员教育基地向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开放,将32处党员教育基地贯通为团员实践点和少先队校外阵地,年接待体验2.3万人次,让红色历史从“书本”走向“实景”;各中小学校少先队“红领巾广播站”邀请青年党员和团员团干部开设《青年说》和《少年说》音频专栏,在校园广播与“鱼台青年”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总点击量超12万次,让红色声音浸润课余时光。

建强实践资源共享链,让成长舞台“宽”起来

鱼台县推动实践资源从“分散开展”向“梯次联动”转变,通过“青年党员带共青团员、共青团员带少先队员”的帮带模式,让实践锻炼成为贯通三类群体的成长纽带,形成“一人实践向多人带动”的链式效应。

任务分层设阶梯,让实践内容“精准滴灌”。依据三类群体成长特点,构建“基础实践—进阶实践—攻坚实践”的阶梯式任务体系。针对少先队员设置“认知型实践”,开展“社区小管家”“环保小卫士”等活动,组织他们在共青团员指导下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社区环境清扫,全年开展活动260余场,覆盖少先队员1.2万人次;针对共青团员设置“能力型实践”,安排“政策宣讲员”“民情收集员”等岗位,在青年党员带领下深入村社宣讲党的政策、收集群众诉求,累计开展政策宣讲150余场,收集民情信息860余条;针对青年党员设置“担当型实践”,认领“乡村振兴帮扶岗”“基层治理攻坚岗”,牵头开展防汛抗旱、矛盾调解等急难险重任务,全年完成攻坚项目58个,带动300余名团员、少先队员参与其中。

帮带联动筑梯队,让实践过程“传帮带学”。推行“1名青年党员+3名共青团员+5名少先队员”的“135实践帮带小组”模式,让实践资源在帮带中层层传递。王庙镇“乡村振兴实践小组”由省级乡村“好青年”王振男牵头,带领8名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开展“助农直播”实践,共青团员负责策划脚本、少先队员担任“产品讲解员”,累计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超12万元;滨湖街道“河小青护水队”中,青年党员指导共青团员制定巡查计划,共青团员带领少先队员开展河道垃圾清理,全年清理河道23公里,志愿服务总时长达1000余小时。

成果联转促长效,让实践价值“落地生根”。推动实践成果从“活动记录”向“制度成果”转化,让实践育人效应持续延伸。针对实践中发现的“农村青少年假期托管难”问题,团县委组织各镇街“三下乡”大学生实践队伍和“青鸟计划”实习实践大学生中的青年党员、共青团员担任志愿者,累计为1800余名农村少先队员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服务,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将实践成果、实践表现与“积分推优入团”“推优入党”挂钩,全年有16名共青团员、450名少先队员通过积分获得评优资格,让“实践付出”转化为“成长收获”。

激活人才资源共享链,让成长阶梯“通”起来

鱼台县推动人才培养从“分段推进”向“梯次衔接”转变,构建“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的成长进阶体系,通过“一对一帮带、手把手培养”,让优秀青年在组织中接力成长,形成“一人进步向多人引领”的链式效应。

团队衔接筑基石,让“推优入团”有路径。在初中学校实施“团员领航・红领巾追梦”计划,建立“新发展团员+优秀少先队员”结对机制,助力少先队员走好“从少先队到共青团”的第一步。在初中阶段,组织1名共青团团员与3名少先队员结对,共同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学业互助小组”等活动,帮助表现优异的少先队员顺利通过“推优入团”考核。全县初中学校累计组建帮带小组320余个,覆盖优秀少先队员1500余人,“推优入团”合格率达100%。

团青递进强本领,让“积分入团”有标杆。在高中阶段,推行“团员领跑・青年筑梦”机制,组织共青团员与优秀青年学生结对,通过共同参与实践锻炼积累“入团积分”。从“理论学习、志愿服务、学业进步、思想道德、社团活动、体育运动”等6个维度设置积分标准,共青团员与结对学生共同参与“校园文明岗”“社区服务日”等活动,建立“星火理论学习小组”,由团员带领青年学生开展每月一次的理论学习,有226名高中优秀青年学生通过积分考核加入共青团,让“积分积累”的过程成为“思想成长”的历程。

党团引领明方向,让“推优入党”有标杆。在机关和社会领域实施“党员领航・团员成长”工程,组织青年党员与优秀团员结对,助力团员走好“从共青团到共产党”的关键一步。组织担任第一书记的机关青年党员与机关共青团员和派驻地共青团员结对,共同参与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全县建立“党团帮带对子”80余个,青年党员通过“每月一次谈心谈话、每季度一次主题党日共参与、每年一次实践项目共攻坚”的“三个一”机制,帮助团员提升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近年来,全县通过“推优入党”机制发展青年党员63名,均成长为单位业务骨干,“组织培养”成为青年“成长加速器”。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