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盛夏,微山县迎来新一波文化热潮,走进微山县昭阳街道,国家级非遗“端鼓腔”的悠扬唱腔在社区广场回荡,中医药文化体验角前游客排起了长队,星嘢露营地的音乐节余韵未消……这一幅幅生动场景,正是昭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从文化传承、创新、活动、产业、教育五维协同发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鲜活写照。
党建领航,守根铸魂筑牢文化传承与保护根基。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立足“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优势,昭阳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组建起由党员干部、文化专家、非遗传承人构成的“红色文化护卫队”,对端鼓腔、渔家虎饰等12项非遗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对8处文物保护单位推行“党员责任区”制度,构建起立体化保护体系。
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开展国家级非遗“端鼓腔”进校园、进社区“非遗双进”活动,惠及师生、群众5000余人次。推出“1+N”传帮带模式,累计培养国家级传承人1名、市县两级传承人11名,建立200余人的青少年传承梯队,邀请枣庄学院专家团队深度挖掘微山湖区唢呐文化,举办刘雯雯成长座谈会等特色活动,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党建赋能,破局创新激活文化创新与发展动能。
在传承的基础上,昭阳街道以党建赋能创新,推动文化转型升级。组建青年党员创新先锋队,积极探索文化创新路径,将端鼓腔与乡村振兴主题结合,创编《微山湖上话清廉》《移风易俗树新风》等现代剧目,开发“非遗+研学”“中医药+康养”等新型文化场景,让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居民需求接轨,赋予文化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党建聚力,共建共享丰富文化活动与群众参与。
文化振兴的核心在于群众参与,而党建则是凝聚群众力量的纽带。昭阳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全民文化生态。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传统节日先后策划举办“浓情元宵·春暖社区”元宵节、“龙腾二月二·麦绘传匠心”民俗文化节、“艾在传承·香约端午”等12场主题节庆活动,累计吸引8000余人次群众热情参与。立足资源禀赋,打造特色赛事,隆重承办了2025“狮舞齐鲁”南北狮王争霸赛,吸引五省30余支队伍参赛,交出了一份赛事拉动文旅的答卷。
党建强基,以文兴业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通过构建“文旅引领、康养支撑、非遗赋能”的特色产业体系,文化优势进一步凸显。发挥街道产业党支部在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方面的作用,成功开发中医药特色产品20余种;推进6000万元水蛭综合开发基地和10000㎡蟾蜍养殖园顺利建设。精心培育“非遗工坊+渔家民宿+生态露营”特色旅游线路,打造“渔娘面蒸”等特色文创品牌,“五一”期间,云栖爱湖露营地音乐节吸引游客5000余人次,带动周边消费2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增收7万元。
党建铸魂,培根固本深化文化教育与素养提升。
人才是第一资源,昭阳街道党工委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在中小学开设舞龙舞狮、唢呐吹奏等特色课程,发动党员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设计;为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组织“新型农民文化课堂”,培养懂文化、善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党员干部带头学习、示范引领,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
文化传承守住“根脉”,创新发展激发“活力”,群众参与凝聚“人心”,产业发展增强“底气”,教育提升夯实“根基”,党建引领如红线穿珠,串联起的生动实践,让乡村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蝶变。在五维协同的合力下,文化之光将照亮乡村振兴之路,激活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