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党群服务中心2处,修建完善文化广场5处,粉刷墙面3万余平方,安装体育健身设施122套……这一组组数字,是派驻第一书记助推乡村振兴落实见效的具象体现。2023年11月,济宁市直部门10名同志到任城区安居街道任职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一年多来,第一书记和帮扶村党员群众一起,共同谋划发展思路、推进组织建设、协调项目落地、开展惠民活动,全面地完成了帮扶工作目标和任务。
抓党建,促提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第一书记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驻村工作高质量发展,按照组织共建、人才共育等方式,协同帮扶村党支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及教育培训等工作,一年多来,帮助发展党员10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9名,开展党建联建、主题党日活动120余次,邀请各单位领导到村宣讲90余次。工作队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100余人先后到兖州区、邹城市、济宁高新区对标学习,到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济南革命战役纪念馆、朱家裕红色教育基地等考察学习,提高党员宗旨意识。注重加强党的政策宣传,开展民法典解读、防范电信诈骗、防火禁烧、冬季取暖安全、防溺水洪灾等宣传160余次,发放明白纸、宣传页1.3万余份,粉刷政策标语24次,悬挂宣传条幅21余幅,受教村民达1.1万余人。
抓产业,提振兴,推进强村富民。坚持以产业兴村为宗旨,为群众谋福祉为出发点,以强村富民、增加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为目标,积极盘活村内闲置资源、用足派出单位帮扶资源,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服务功能。市级财政共安排驻村帮扶资金200万元,其中180万元由区工作专班统筹建设快手(济宁)三农电商孵化基地项目,打造集电商直播、仓储加工包装、产品展示推广和人才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商中心,作为入股资金,各帮扶村按年利率6.5%进行分红,每年每村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3万元。剩余20万元安排到汪西村金银花种植和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共扩大金银花种植面积25余亩,完善了金银花烘干车间,新建了金银花茶生产车间和生产线,办理了食品加工许可证,初步形成了金银花采集、烘干、加工、销售一条龙,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除市级财政帮扶资金,另争取资金361.8万元,其中企业、社会捐助184.39万元,项目资金176.41万元,帮引社会投资资金1万元,争取项目15个,签订各类合作协议6个。其他各帮扶村也都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南刘村依托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刘大成社会影响力,建设商品直播基地和网红培训中心;同时由单一的大棚承包升级至文旅、产、学、研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南刘渔业生产、观光采摘项目。后张宇村开辟大棚养殖新领域,养殖蛋鸭15000余只,新建淡水鱼养殖区6个温室。十里西村集中13亩集体用地,建设金蝉养殖基地,栽种树苗1100余棵,正逐步实现效益和绿化双丰收。
抓基础,重实效,建设和美乡村。坚持以建设和美乡村为目标,发挥派出单位和第一书记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各帮扶村围绕“办公条件”“群众生活”“人居环境”三个方面,研究制定了基础设施提升规划,“办公条件”上以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为重点,共帮助新建党群服务中心2处,提升党群服务中心6处;在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方面,共修建完善文化广场5处,硬化道路6000余米,粉刷墙面3万余平方,新建“口袋广场”3处,安装体育健身设施122套。
“人居环境”上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每月组织党员群众、公益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绿化美化乡村环境,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抓服务,惠民生,为民办实事好事。工作队第一书记积极发挥派出部门资源优势,协调有关单位以及社会资源,全力做好服务民生工作。
联合市妇联开展儿童关爱服务活动,济宁市女企业家协会与任城区安居街道签署乡村振兴合作协议,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与任城区安居中心小学签订了美育帮扶协议,为帮扶村11名低收入“两癌”妇女和42名困境儿童赠送了慰问金及暖心礼包。联合市科协举办“科普大篷车”走进安居中心小学开展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走访慰问帮扶村老党员、残疾群众、困难群众等共计350人次,捐助生活物资及资金共计13万余元。
抓结合,倡平安,构筑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双书记”抓平安建设。安居街道南刘村、西李村、十里东村在任城区创建“百村示范工程”中表现突出,在全区通报表扬。工作队坚持做好夏、秋季防火禁烧,冬季安全生产生活,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宣传,坚持当好社会稳定的调解员,及时化解村内矛盾,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抓提升,强基础,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理论学习,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集体学习,进一步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坚持例会制度,工作队坚持每周二逐村轮流召开工作例会,根据工作需要每期确立一个主题,学习理论政策,交流工作经验,营造了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促进工作队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积极参加各级组织开展的观摩学习、交流活动、培训课堂,开阔了壮大村集体增收的眼界思路。坚持党建联建,践行“干部驻村、单位包村”的理念,组织派出单位与10个帮扶村分别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推动政策资源、志愿服务等向基层一线倾斜。开展上党课、过政治生日、参加村支部“三会一课”学习,提高党员宗旨意识,切实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坚实战斗堡垒,高质量推进村级各项工作扎实开展。